162、常规取心的目的
1)发现油气层,了解含油气情况与储集特征,并确定油气层岩性、物性、厚度、面积等基础数据。
2)建立底层地质剖面,研究岩相及生油层、储集层的特征。
3)了解岩性与电性的关系。
163、加压式常规取心工具的结构特点
1)取心钻头为切削型,机械钻速高。
2)岩心筒为双筒单动悬挂式,有的内筒有内洗式结构,即取心钻进前可以通过内筒循环钻井液,冲洗内筒,清洗井底。
3)岩心爪为加压式,其内径比岩性直径大10mm左右。
4)在取心工具之上配有必备的差动加压装置作为加压割心机构。
5)长筒取心时,配有钻进中接单根的专用装置——滑动接头,以实现接单根时钻头不离井底。
164、自锁式常规取心工具结构特点
1)取心钻头为切削型和研磨型。
2)岩心筒为双筒单动、螺纹连接、内洗式。
3)岩心爪为自锁式,其内经一般要比岩心直径小2-3mm。当上提钻具时,岩心爪能自动卡紧岩心,自锁割心。岩心爪可以反复使用,操作方便。
4)工具自身带有安全接头,便于岩心筒遇卡事故的处理。
165、不得进行取心操作的情况
1)井下情况不正常,井眼不通畅。
2)钻井液性能不好、不稳定。
3)机械设备不正常。
4)取心工具及部件装配不合格。
5)操作者没有掌握取心工具的结构性能。
6)悬重表不灵活。
7)无地质报告。
8)上一通、筒岩心未取好,又未进行分析。
166、堵心的常见原因
1)钻头结构不合理,或在下钻过程中产生严重泥包,使岩心进口的钻屑得不到及时的清洗和排出。当钻头吃入地层时,松软的油砂或井底过厚的沉砂塞满钻头内腔。
2)岩心特别容易破碎,内筒与岩心的环形间隙太大;或者是岩心容易吸水膨胀,内筒与岩心的环形间隙太小。
3)井底掉块太多,钻头一接触井底,掉块就将岩心堵死。
4)钻井液循环短路或者是不上水而引起干钻。
167、磨心、卡心的原因
1)钻进中,由于憋钻、跳钻而引起钻头跳动,或者由于转速过高而引起内筒旋转和摆动,使岩心受到径向和轴向外力的重复作用,可能是岩心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破裂成碎块。时间愈长愈严重,特别是长筒取心时更为突出。
2)取心钻进中由于送钻不均匀,使岩心粗细不均,过细处容易断开而横卡内筒。
3)取心钻进中,遇到夹层多而岩性不均一的地层时送钻不合理。在软底层钻压跟不上,而在硬地层钻压又过小。
4)由于钻井液性能不好,钻遇易吸水膨胀地层时,岩心膨胀或岩心周围形成过厚的滤饼而卡于内筒。
5)由于井身质量不好,或者井壁垮塌严重。下钻时,内筒进入大量的滤饼或掉块,钻进时岩心被滤饼或掉块卡死。
6)取心钻进中,由于内外筒被污物卡死,或者内筒悬挂轴承卡死而造成内外筒一起旋转。
7)由于钻头切削刃不在同意水平面上,或者钻遇软硬交错的地层,产生不叫严重的憋跳钻。
8)搞错取心进尺或者内筒的有效长度,岩心已装满内筒还继续钻进。
9)钻遇夹有疏松砂岩或者煤层的坚硬地层时,钻速忽快忽慢,难以掌握。
10)钻遇裂缝发育和倾角较大的地层时,岩心容易破碎,碎块聚集而卡于内筒。
168、加压式密闭取心工具特点。
1)整个内筒时密封的,里面装满了密封液,上端由丝堵密封,下端由密封活塞及内筒插入钻头腔的盘根密封。密封活塞连接活塞头,并通过销钉固定在钻头进口处。
2)内筒的悬挂总成中无轴承,无单流阀,因此,岩心筒为“双筒双动”的结构。
3)取心钻头多采用斜水眼且偏向井壁。
169、自锁式密闭取心工具结构特点。
1)内通上部采用浮动活塞结构,以消除井眼液柱压力对工具密封性的影响。
2)在有密闭液润滑的条件下采用自锁式岩心爪,实现提钻自锁割心。
3)取心钻头为切削式和微切削式。
4)岩心筒为双筒双动结构,但内筒组合与外筒组合为螺纹结构,简单可靠。
170、保压取心工具与一般密闭取心工具相比。
1)具有割心后能密封内筒保持地层压力的球阀关闭机构。
2)具有能够保持内筒压力恒定的压力自动补偿机构。
3)既有冲压、测压、与泄压的阀门组机构。
4)具有能释放外筒、关闭球阀、打开气室调节阀并能自锁的差动机构。
5)具有能保证取心钻进时内筒不旋转的轴承悬挂总成。
6)具有包括对岩心进行清洗、冷却、切割、分析化验等功能在内的一整套专用地面处理设备。
180、取心钻进的原则
下钻保打钻,起钻保岩心收获率,地面保井下,能打就打,不能打绝不硬打,要为岩心收获率和资料负责。
181、取心钻进的注意事项:
1)钻井中送钻要均匀,精力要集中,减少憋跳钻,由司钻随时适当调整钻压。
2)取心中途尽量不停泵,不停转盘。
3)注意泵压变化,以泵压为准,记在黑板上。
4)注意气温对悬重表的影响。
5)每钻0.5m记一次钻时,钻石突然增加时要停钻研究,找出原因。
6)地质预告要准确,特别是第一筒的预告。
7)防止溜钻,加压要平稳,刹车要灵,松软地层钻压要跟上。
计算题
1.岩心收获率=岩心长度/取心钻进进尺×100%